当前位置: 主页 > 调研报告

解读《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实施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的意见》

发表时间:2012-06-27来源:

  2009年8月25日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实施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获与会代表全票表决同意。大家纷纷认为,实施“强核心工程”,经过3至5年的实施推进,能普遍实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党员‘双带’能力强、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的目标。

  农村基层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我省现有农村党组织2763个,其中含204个乡镇党委,占全省基层党组织总数的11.9%;农村党员168941人,占党员总数的39.83%。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总体上看,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坚强的,农村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近几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出现的影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中,可看出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力度不够,“龙头”作用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较低,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弱化;一些村党支部负责人思想作风差,在群众中缺乏公信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等。

  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

  据介绍,《意见》主要按中央关于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围绕“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强、党员‘双带’能力强、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的目标组织实施。

  其中,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首要任务,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四个机制”。根据中组部要求,我省规定村支书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我省还将培训范围扩大到村委会主任。我省还根据自身财力,按不低于我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提出村“两委”干部月人均报酬不低于500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财政厅于2008年1月起列入预算,每年拿出6000万元,加上市县配套的20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村“两委”干部的基本报酬,而且每年还转移支付每镇5万元、每村3000元的工作经费。

  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彭京宜认为:“这个核心意见在我理解就是农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农村,带领广大农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几个方面一起来努力,一起来改造农村的面貌。”

  党员“双带”能力强

  《意见》提出“实现党员双带能力强”。据介绍,所谓“双带”能力,即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除加强党性教育和管理外,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

  据介绍,我省主要是通过强调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特别是总结推广琼中、陵水等市县实施小额信贷的做法,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资金扶持、技术帮带、信息服务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同时,加大党性教育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力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素质。

  昌江县委书记唐剑光认为,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都有体会,一些恶性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村支部、党员能力不够强,没有引导、教育好群众造成的。因此,很有必要把农村党的建设,包括对农村党员的技能培训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

  《意见》提出“实现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强”。我省将主要通过强调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乡镇党委服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

  据了解,当前一些干部虽然工作在一线,但未真正深入基层,没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被动服务的多,主动服务的少。为此,我省推行乡镇和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工作制度,将乡镇干部的工作重心下移,要求乡镇驻村干部每周在村里工作不得少于3天,村干部每天轮流坐班。通过干部驻村“坐诊、出诊、会诊”,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推动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同时,结合我省乡镇机构改革,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干部为着眼点,加强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对乡镇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着力提高乡镇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乡镇干部“面对群众服务不了群众”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海南日报 作者: 单憬岗 陈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