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重要言论

秦晓宏:我们向廖俊波学习什么

发表时间:2017-08-09来源:县纪委

  廖俊波,男,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等职务。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2017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廖俊波同志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像廖俊波那样对党忠诚 

  “对党忠诚”是合格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每个党员在入党宣誓中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学习廖俊波,首先就要像他那样抱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对党忠诚不是喊口号、唱高调、空表态,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仰和信念。这种信仰信念的忠诚度,体现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具体行动上。据统计,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廖俊波的越野车,四年跑了36万多公里,平均每天超过240公里;廖俊波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赶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4个省,去了6家公司拜访……有人问他累不累,廖俊波回答:“带孩子够辛苦吧,但父母为何乐在其中呢?就是因为信念!人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廖俊波的体会再一次证明,忠诚于党必须忠于党的理想、忠于党的事业,尽心竭力做好党分配的每项工作。有了忠诚于理想的坚贞和自觉,就能炼就顶天立地的“金刚不坏之身”,就能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强大精神动力,就能每时每刻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首先就应该像廖俊波同志那样,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真正把共产主义当作安身立命的事业,把一举一动都视作检验自己对党忠诚的考验,既坚定不移听从党的召唤,又脚踏实地履行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义务。 

  像廖俊波那样心系群众 

  廖俊波不幸辞世,当地干部群众无不充满惋惜和悲恸之情。出殡那天,一眼望不到头的送别人群、15000多个自发送来的花圈、人们拭不干的眼泪和“百身莫赎”的痛惜,是对这位“人民好儿子”最好的肯定和告慰。群众对廖俊波的感情为什么如此深?就是因为他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政和县工作期间,廖俊波带头到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由于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推诿、不拖延,抓落实、马上办,解决了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民小区饱受的环境污染之苦,一位名叫张承富的老人家在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写:当官能为民着想,下联写: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您好。群众反映:“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他就像是一架永不停息的工作机器,时刻用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和好事证明自己的赤胆忠心。”正因为他切切实实地把百姓当作自家人,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所以赢得了人民由囊的爱戴和尊敬。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句歌词写得好:“天地间有杆秤,秤砣就是那老百姓。”干部干得好不好,称不称职,都是能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明确提出了“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求,寄望县委书记们“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总书记怀念焦裕禄的词说:“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党员干部只有捧出满腔热血,汗水洒在基层,口碑才能立在民心。然而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口口声声说心系群众,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嘴上,拿出的行动不过是多开几次会、多发几份文件,或者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结果劳民伤财,群众侧目而视,民怨沸腾,反而更疏远了群众,失掉了民心。也有的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了钻营关系上,“只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满意”,苦心寻找更高级别的官员当自己的“靠山”,溜须拍马巧于逢迎,送礼行贿不择手段,结果反腐风暴一来,“靠山”没靠住,反而把自己也赔了进去。其实,真正的“靠山”就在身边,那就是人民群众。像廖俊波那样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就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在群众中树立起永远巍峨不倒的丰碑。 

  像廖俊波那样忘我工作 

  廖俊波有一句名言:“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一言千钧、掷地有声,充分表现出一个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魄力。廖俊波所在的政和县曾长期居福建发展的末尾,当地的县委书记被戏称为“省尾书记”。面对“压力山大”的一个个难题,面对很难啃下肉来的一根根硬骨头,廖俊波把群众的想往和期盼当成自己的工作目标,时刻将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将老百姓的福祉扛在肩上,将老百姓的诉求抓在手上。在他的主持下,政和县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广场、第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桥、第一个红绿灯、第一条斑马线;4年时间里,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城市建成区扩容近一倍。我们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这种真抓实干、夙夜在公的务实担当精神。他常说:“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他以忙为荣、以苦为乐,亲力亲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一线工作,日夜兼程忙碌奔波,拼出性命硬干苦干,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充分表现出对党对人民的极端负责精神,充分表现了“千斤重担担在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忠诚干净担当精神。 

  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谋事创业,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闭上眼睛签文件,而是必须走到田间地头、社区街道、群众身边,多看几眼“什么样”,多问几句“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撰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文中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他还说过:“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然而,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只想当官,不想干事,认为不贪不占、不凶不横,最后能“平安落地”,就是为官的“最好境界”。清代纪昀在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曾通过阎王的口斥责一位不干事不担当的庸官: “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该从历史的感悟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自觉以廖俊波这样的先进模范为榜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为人民干事创业中挺身而出,干在前头,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像廖俊波那样无私奉献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是党章的明确规定,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格 。除了人民的利益外,共产党员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正是靠了无数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人民利益,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才树立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廖俊波的微信取名“樵夫”,他正是用无私奉献的“樵夫”精神,践行着为人民“砍柴”的铮铮誓言。“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廖俊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但是,在群众日益富裕起来的时候,廖俊波却仍然甘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他自己买一套二手房还需要找家人凑钱。为什么如此“清贫”?就是因为他在搞开发、征土地、忙招商、建工程的过程中,从没有为自己、朋友和家人谋过一点私利。他公开宣布:“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可以说,在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等政治本色方面,廖俊波都交出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优秀答卷。写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本名著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言:“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廖俊生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证明了人何以永恒的“正道”,他的优秀品质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使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一定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像廖俊波那样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力求始终无愧于党员干部称号,不仅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而且以巨大的人格魅力获得周围群众的称赞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