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胡翔通报了该县脱贫摘帽的相关情况。
白沙是黎、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贫困县,2017年12月被列为海南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全县辖11个乡镇,总面积2117.2平方公里,总人口19.51万人,其中黎、苗族人口12.19万人,占总人口的62.7%。
截止2019年末,全县44个贫困村(含1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稳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10825户44232人减少至7户2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2%降至0.0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12元,较2014年的7902元增长63.4%,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牢筑攻坚战斗堡垒
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双牵头、双负责,其他县领导带头联系乡镇和深度贫困村工作机制,精准选派61名第一书记、2996名各级干部建立覆盖乡、村、组“三级作战”体系,实现10825户贫困群众挂钩帮扶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做到党政同责同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聚焦“两率一度”,把牢精准脱贫关卡
白沙紧盯“两率一度”目标,每年对全县2.6万户农村人口开展多轮动态排查,抓实动态管理,做到了“零漏评”“零错退”;实施“点对点、人盯人”防返贫战略,精准实施“两项制度”衔接,持续保持全县“无返贫”的优异成绩。同时,创新乡村共建共享机制,实施普惠性危房改造、医疗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使政策福利也向一般户覆盖。2019年海南省市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调查结果显示,白沙县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8.49%。
强化产业帮扶,巩固持续脱贫根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实现永续脱贫的重要支撑。白沙立足全县贫困户家家户户种植橡胶的基本县情,探索出一条“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创新出台《振兴橡胶产业十条措施》,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价格收入保险”扶贫模式和橡胶产业“统管统销统保”三统一模式,实现胶农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进一步稳固了橡胶产业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绿茶、南药、山兰米等“两个万亩和六个千亩”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百香果、凤梨、红心橙等“一村一特”扶贫产业,实现组织化程度100%,使贫困户除橡胶产业以外至少拥有一种高效特色产业收益,建立起产业效益长短期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同时,深度整合旅游、光伏、电商、消费等第三产业资源,多层次多业态保障农民群众收入,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基础。
抓实民生保障,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白沙扎实落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和“三保障”政策,积极改善人居环境,让贫困群众在看得见的变化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在教育方面。全面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适龄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不让一人因贫失学。二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全面实现25种大病100%救治,贫困户住院患者、慢性病特殊门诊患者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有效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在住房方面。全面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16年来累计修缮或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危房9340户,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四是在安全饮水方面。全覆盖摸底排查、检测全县437个自然村饮水安全情况,有效保障全县农村人口人人饮水安全。五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村“五网建设”,实现自然村公路“村村通”、饮水安全工程、自然村电网、行政村光网全覆盖。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提高生产技能水平。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农民“造血”功能。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下乡”制度,为全县74个行政村(含44个贫困村,其中14个为深度贫困村)全部安排产业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组建“专家服务团”,精准对接解决农户生产技术需求。二是加强电视夜校管理。落实贫困群众参学率达95%以上,充分利用课后半个小时讨论环节,引导贫困群众知恩感恩。三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文明大行动,实现全县行政村成立乡村道德评议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文明习俗,用文明乡风助推脱贫攻坚。
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白沙珍惜这次宝贵的历史机遇,以强大合力守住了“绿水青山”,共筑“金山银山”,使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