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才工作

人才的力量

发表时间:2012-11-28来源:《人民日报》

2002年,中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十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我们居住的地球村已发生了太多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和中国十年人才战略的实践,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大型理论文献片《关键在人》。摄制组通过对近百位专家学者、外国政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的访谈,以《大气魄》、《大智慧》、《大情怀》三个部分,论述创新人才思想、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展示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强化服务理念、引才育才用才的实践探索。该片近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本片创作中,我们着意选择了三个关键点。

首先,以宏大的国际视角,对人才进行历史性定位。纵观古今中外所发生的一连串社会变革,都有一个掌握着知识与技术的特殊群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智慧”群体从17世纪以来,逐渐成为世界风云舞台的关键角色,他们用知识和技术促成了世界格局的急剧变化。偏处一隅的英国步入日不落帝国,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走向崩溃,大清帝国从制造业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3.3%滑向人见人欺的鱼腩之国,苏联崛起又解体,而美国从一块殖民地成长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最终表达了人才的重大价值。本片还通过对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等国的人才战略进行分析比较,来阐释人才发展普遍规律。

其次,以急切的时代需求,呼唤“让人才引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衰退已无法承载中国外贸出口继续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转型成了当下中国的一个关键词,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价值凸显。被誉为“专利王子”的高裕弟,他发明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用在了“神七”宇航员行走于外太空那一刻,它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见证。本片精选了几十个典型案例,反映出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从投资拉动向人才拉动、从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从国内人才到面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的大趋势,勾画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转向依靠人才驱动的全新画卷。

第三,以点说面,透过区域经济的人才模式实践,折射出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新气象,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但“底层冲动”是自下而上的动力,为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中国各地十年来热气腾腾的创新实践,为落实科学人才观提供了生动素材。本片以饱含激情的电视画面,追溯江苏省 “人才特区”的制度实验。拿出一个亿,引进一百人,每人一百万,到江苏创业创新。决策的气魄来自深刻的洞察力。江苏人认为,几十个亿只能建两栋楼、一段高速公路,但用它引进人才,却可以带来持久的繁荣。本片用细腻的镜头,讲述了江苏“创业保姆”、“马上办”和江苏“绿卡”的体贴,用纪实镜头组接出令人才舒心而留恋的创业环境。在一间小小的咖啡厅里,我们纪录了什么叫国际化。一位从事医疗保健的海归,吃惊地在这个咖啡厅见到十几个从美国来的同行,有的来自美国健康总署、有的来自圣地亚哥的生物医药公司,其中还有他的大学同学。恍惚间这位“海归”以为自己回到了美国硅谷。纽约、伦敦、巴黎、多伦多、悉尼、首尔、香港等,之所以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是因为居住在那里的外来人口都超过了10%,有的甚至达到20%30%。但是在中国内地,城市国际化人才的比例还不高,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国际人口的比例都不足0.5%。要吸引国际人才群体,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国际化创意和创业人才。在江苏的这片热土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团队和科技人才纷至沓来。

在本片的结尾,我们镜头锁住了一位青年,他背了一个双肩背,带了个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份商业计划书,其他什么都没有带。很快他获得了700万美元的首轮股权投资,他的公司今年的销售已经达到1.5亿元人民币。而昨天,他几乎赤手空拳。

本片所展示的“中国梦”是一道奇特的景观,而孵化这个梦想的平台,所开发的无限资源都来自人才自身的价值。

 

                                                         ——十八大献礼作品·创作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