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领导活动

《中国扶贫》杂志发表县委书记张蔚兰署名文章:建设绿色家园 助推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18-05-10来源:白沙新闻在线

建设绿色家园  助推脱贫攻坚

——海南白沙县开展绿色减贫实践

 

白沙黎族自治县委书记 张蔚兰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海南岛中部生态核心区,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守住核心区的生态环境,让白沙20多万群众过上好日子,是白沙县委、县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白沙提出并实施了“三地两区”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把环境优势打造成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维护环境优势,走一条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立足长远发展大局,矢志不渝守护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白沙是海南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境内拥有三个自然保护区,是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等河流的源头,海南第一大水库一一松涛水库集水面积主要来自白沙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3.17%。守好白沙绿水青山,关乎全省生态立省的战略布局,关乎白沙长远发展大局。白沙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海南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白沙宁愿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上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借助“多规合一”,白沙主动扩大了县域生态红线,把县一级的乡、村饮用水源地等纳入生态红线范围,取消了对乡镇的经济指标考核,提高生态考核比重,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让生态红线成为高压线。加大生态核心区群众的生态补偿力度,补偿范围从21个村庄扩大到55个村庄,每年发放生态直补资金从364万元提高到1527万元,并扶持保护区内群众发展南药、养蜂、食用菌等绿色产业,让为生态做出牺牲的保护区内群众守着绿水青山增收致富,更好地保护生态。探索实施鲜乳胶收购补贴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的模式,签订国内首单橡胶保险期货项目。

 

科学谋划绿色产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白沙守着海南优质的生态资源,却戴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2016年,建档立卡系统中还有未脱贫户772231858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贫困难以守住绿色,由此,白沙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移民、电商扶贫作为重要抓手,让白沙20多万人民群众守护着生态过上了好日子。2016年白沙减贫2268952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产业是脱贫的途径之一,白沙89%的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在林下经济和绿色产业上做文章,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是推动橡胶产业绿色生产。白沙民营橡胶面积63万亩,人均拥有橡胶面积全省第一,种植橡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因素影响,橡胶价格持续走低,影响群众割胶积极性,甚至有群众出现弃割情况。白沙一方面探索实施鲜乳胶收购补贴,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发放鲜乳胶补贴1600多万元,既保障了胶农收益,又有效解决了群众自制胶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探索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的模式,签订国内首单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为白沙南开乡990户胶农提供2090.64万元的风险保额,有效缓解橡胶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增加胶农收入。

二是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利用白沙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沙绿茶”的品牌优势,扶持陨石坑周边乡镇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打造万亩茶园。已发展绿茶种植企业9家,种植绿茶面积6500余亩,其中五里路、天香岩两家企业发展有机茶,五里路是全省第一个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的茶园基地。大力调减甘蔗、木薯等低效产业近4万亩,整合土地资源探索“羊+绿茶”“牛+地瓜”等生态小循环农业模式。比如,五里路有机茶园,在茶行间种柱花草用来养羊,羊粪用作茶园有机肥;七坊镇综合利用牛粪用于地瓜种植,地瓜藤叶用于牛饲料,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立体经济。白沙有20余万亩的橡胶林可以利用,结合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南药、养蜂、食用菌等林下立体经济,向空间要产业、向生态要效益。目前已发展南药4.5万余亩(其中益智2.5万亩、裸花紫珠0.8万亩),养蜂3万余箱,年产蜂蜜约32万斤,逐步成为白沙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梦变为现实。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委书记张蔚兰(中)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扶贫移民搬迁是解决生态保护和群众富裕的双赢之策。白沙是全省率先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的市县,把地处鹦哥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核心腹地的银坡村整体搬出大山,让全省唯一不通水电路、出门赶集需要跋山涉水两小时山路的银坡村民生产生活实现大变样,实现了整体脱贫,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此外,白沙2017年还重点实施元门乡翁村三队的生态扶贫移民工程,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整体搬迁,集中规划建设。

打造县域电商快车。发展县域电商是增强县域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白沙已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人才孵育和大数据三大平台,建成农村海宝服务站37家,实现全县11个乡镇全覆盖,被列入“全国农村电子务综合示范县”。2017年,白沙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商发展力度,创建全省第一个精准扶贫运营中心,帮助479户群众开通网店、微店,特别是覆盖16个贫困村,带动1000多户农户触网销售玉米、地瓜、蜂蜜等农产品,实现了白沙生态农产品全国全直销,让群众优质生态农产品在家门口卖上了好价钱。比如白沙第一个微店村——元门乡福才村,全村67户农户有45户开起网店,20174月份销售地瓜超10万斤,价格从原来的2-3/斤涨到6/斤。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色幸福家园

 

白沙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过去白沙农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村庄面貌“脏、乱、差”。白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和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打造绿色幸福家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生态,充分尊重当地老百姓意愿”的原则,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企业+金融+农户”模式,对村庄科学规划、统筹布局,集中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支持群众因地制宜对住宅改造升级,把民居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民宿。目前,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68个,占全县自然村的16%。以元门乡罗帅村、细水乡老周三村、邦溪镇芭蕉村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用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起乡村生态旅游,使旅游受益成为村民新的收入来源,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其中,芭焦村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罗帅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老周三村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当地群众与外界游客在不断接触交流过程中,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升生活质量。

建设特色产业小镇。白沙借力海南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以绿茶、南药和陨石坑等产业和资源优势为支撑,分批次建特色产业小镇,搭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快车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比如,依托白沙的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资源,建设茶博园、茶工厂等,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原生态茶香小镇;依托南药资源优势,建设南药博览园、疗养基地等,将南药产业与旅游业、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打造南药风情小镇。2017年,白沙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企业在资金、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采取PPP模式引导本地木棉湖、鹭湖、四季春天等房地产企业主动参与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品质。不仅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以特色产业小镇为载体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白沙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新白沙。白沙将一如既往地走生态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白沙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