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统一思想的宣言书、科学发展的动员令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报告从七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在10年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全党的拥护。对科学发展观的作用,过去我们党的文献是这样表述的: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或者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就是说它还没有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转变,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发展成为鲜明特点,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取得显著进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增添发展后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社会文明跃上新台阶。
1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已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因而,党的十八大顺应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及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和部署,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创造性的回答了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点,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肩负起我国应尽的国际责任。
三、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做了新的表述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相比较,这里关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途径的表述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中去掉了“市场化、国际化”,增加了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总结本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汲取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社会公正而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的教训,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做出的重大调整。
“市场化、国际化”是有特定含义的。市场化是“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内容,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是相互联系的;而我们搞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国际化”的概念也很含糊,容易被曲解。有的人把国际化说成与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与西方国家接轨,这就容易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十八大报告把“五化”协同发展变为“四化”同步发展。这表明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党对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了。
四、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上,除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外,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与我国国情和民主政治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路径的新拓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目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我们应逐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五、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了新的概括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是“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党的十八大报告通过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在党的建设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要求。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优良传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了抵御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必须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主线地位不是主观赋予的,是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自身的价值、作用、意义、影响所决定的。作为一个执政党,当前,我们党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执好政、长期执政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必须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进行,以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执好政、长期执政的关键,在于保持好、发挥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于党以其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这就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必须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
六、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做了新调整
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大重点建设的顺序,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反腐倡廉建设的位置从第五位调整到第四,凸显了反腐败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腐败是当今世界政党政治中的“顽症”,是导致许多政党衰落乃至败亡的致命毒素。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在我们国家近年来查处的党政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且腐败问题与多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日趋严重,对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我们党顺应党的建设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五大重点建设的顺序作出适当的调整是非常及时和完全必要的。
七、对党的建设目标做了新的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表述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新定位。提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在面临“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面临“矛盾凸显期”。这一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极为艰巨。要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