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元门乡聚焦党的组织生活“小切口”,通过“抓制度、强内容、丰载体”三部曲出实招,着力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01抓制度 夯实建设基础
建立狠抓落实机制。从思想政治建设、班子队伍建设、组织建设、服务能力建设、阵地建设五个方面,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巡回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季度按时下发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条目化清单式罗列季度基层党建工作内容,让村级党支部明确知道要干什么,不做“无头苍蝇”,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从“事后督查”向“过程控制”转变,进一步规范化村级党支部建设。
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发动86名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党员情况开展全覆盖摸排,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去向,做到党员管理信息底子清、情况明,精准开展学习、组织生活及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流动党员采取“网络式”管理,由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包抓联系,常态化通过微信网络开展在线联系教育;针对行动不便党员进行上门服务,确保所有党员学习“不缺课”、思想“不掉队”。
以上率下抓领学。严格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各村(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积极当好理论武装“领头雁”,通过全文通读学、交流心得学、结合实际学,有效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02强内容 落实建设标准
严格抓好“必修课”。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法律政策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使严肃的党内组织生活成为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针对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制定推送会议议程、主持词、对照检查材料模板等一系列“傻瓜模板”,严格把好各项关键环节。
扎实拓展“选修课”。改变过去单一的“闭门会议”模式,通过交流学习、理论研讨、现场参观、文体活动等提升学习效果,让现场教学、红色基地、警示教育、志愿服务成为主题党日的“主战场”。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花灯邀明月,巧手迎中秋”“捐助爱心防溺水,凝心聚力共发展”“重走起义路·凝聚爱国情”“诗歌相逢 共庆七夕”诗歌朗诵等系列活动80余期,通过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党员先锋意识,增进党员群众关系。
积极打造“云端课”。紧紧围绕“互联网+党员学习教育”,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白沙党建”、“幸福元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现代化自媒体平台,把各类教育资源集成在“指尖云端”推送,实现“一键”随时看、随时学,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不断档”“不掉线”、线上充电“不打烊”。
03丰载体 巩固建设成果
与思想引领相融合。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先后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观看教育警示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帮助党员干部更加深入、更加透彻、更加准确掌握“六大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增强政治定力,筑牢思想防线。
与重点工作相融合。不断提高党员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引领参与中心工作、重要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如南训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党员先行、党群联动”的方式,组织党员群众1700余人次,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对10个村小组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清理整治,清理垃圾约15吨,整治卫生死角、破损区域50余处,实现村庄焕新颜。借鉴其他乡镇先进经验,谋划村集体林下菌菇项目,以提高橡胶土地利用率,促进橡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720余人次。
与基层治理相融合。以“四治融合”“红旗高扬、数智治理”等党建品牌项目为辐射带动,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发挥“板凳议事会”“村务协商会”“法律明白人”等队伍作用,让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勤下田间地头、群众家门听意见、解难题,让党员干部“沉下去”,群众民意“浮上来”,有效推动党支部与村民群众之间的有效“触网”。今年,各党支部通过与村民群众“触网”,推动解决“一盏灯”“一条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约40个,调节解决矛盾纠纷20余件,进一步维护村庄稳定,增进群众满意度,得到群众纷纷“点赞”。